《印刻文學生活誌》2009•十一月號:那些華麗的人生鈴鈴聲──聶華苓

定價 : $199
【編輯室報告】在漂泊中扎根 /副總編輯周昭翡

時序入秋,我對愛荷華的秋天充滿了想像。作家們筆下的愛荷華,不僅是美麗浪漫的異國情懷,往往還隱含了創作者特有的孤獨感,或者某種被迫放逐的心靈狀態。

四十多年前,旅美作家聶華苓和其夫婿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在這寧靜的小城創立了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並擔任「作家工作坊」顧問,邀請華文作家前往,愛荷華從此與台灣作家結下不解之緣。台灣作家應邀到此,在這清幽的環境,與其他國家,不同語言、不同立場的作家們彼此交流,特別是解嚴之前,才有機會從異文化中得到滋養,廣開視野,啟發新的創作靈感,找到新的創作題材。華文世界許多代表性作品在愛荷華產生。譬如白先勇的〈臺北人〉,王文興的〈玩具手槍〉,歐陽子的〈秋葉〉等,還有楊牧當年以「葉珊」為筆名發表的〈秋雨落在陌生的平原上〉。「秋雨落在陌生的平原上,我已體會到遙遠的涵義;不在河南,不在湖北,而在異國一個籍籍無名的大州。」……

愛荷華這座文學殿堂,一如海明威對文學的描述,是一場流動的盛宴。聶華苓則是最重要的推手。當我讀她的傳記散文《三生影像》時恍然明白,因為身為流放作家不放棄母語的信念,支持她持續推動與創作文學的熱情。那一代作家,歷經抗日戰爭、國共內戰,輾轉來到台灣或海外,歷史的轉動大於個人的意志,浮沉的生命之舟,承載數說不盡的悲歡離合,語言的不斷轉換,隨時都要像卡夫卡的小說一夕蛻變成蟲,和周遭世界斷了溝通,只能和自己的內心深處交談。

她的《桑青與桃紅》,也是以近代中國政治動亂為背景,這部七○年代在台灣遭禁的小說,融合了聶華苓的異鄉人經驗,鋪陳出主角人格分裂的過程,準確點出人陷於恐懼與逃亡的荒謬感。從中國、台灣到美國,她漂泊的人生,在文學中找到心靈的歸宿,扎下深長的根鬚。

聶華苓今年返台參加殷海光逝世四十週年和雷震逝世三十週年的討論會,獲總統授勳;香港浸會大學也在十一月間頒贈她榮譽文學博士,表彰其卓越的貢獻。

五、六○年代她在台灣時,任職於雷震先生創辦的《自由中國》雜誌,是該社唯一女性編輯人。雷先生因白色恐怖入獄,聶華苓多次談到《自由中國》幾位前輩思想家的嶙峋風骨,是影響一生的重要關鍵。她早在一九六八年開始邀請陳映真到愛荷華,陳映真在那年被捕,直到一九八三年才踏上愛荷華土地。這段歷史,聶華苓與駱以軍的對談中也有著墨。本期有一篇宋澤萊寫陳映真的文章,宋澤萊以「淡泊」回顧和陳映真的交誼,這淡泊的聯繫,透露了既深且濃的文學理想和情感。

壓卷之作是朱天心小說〈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故事像一首迴旋曲,不時回到原點,重譜中年男女情思發展的線索,俐落精悍;從聶華苓的「愛荷華」始,朱天心的「荷花愛情」終,這諧音的巧合,串著華文文學的多義、豐富,如華麗的鈴鈴聲。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書系編號 : 75/第陸卷第參期 頁  數 : 240頁
圖書規格 : 平裝.黑白+彩色.21x28cm 出版日期 : 2009年11月
成陽書號 : 3070000075(ISSN:1728929-7)

::: 精采內容.搶先讀 :::
  【封面人物】桑青化成桃紅——駱以軍愛荷華對談聶華苓  
目錄
  第陸卷第參期(十一月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