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17•十月號:陳耀昌──從傀儡花到獅頭花

定價 : $240
【編輯室報告】初見  /副總編輯簡白

小學時候,某次跟隨大人,踩入戲院銀幕後台,近乎廢墟地下室般,宛如置身異界空間。非常驚奇,晃亮斑爛的布幔,約略模糊的投影,依然活靈活現,卻似左右顛倒。角色景物辨識無礙,銀幕底緣的背向文字就沒法辨識了。

要到多年以後,才會曉得,自己偶然闖涉《愛麗絲鏡中奇遇》的境地,需要再一面鏡子對照,方能夠判讀背向文字。

也才知道,銀幕後台目睹的角色景物,即為鏡像。而所謂的鏡像,絕非台灣落伍的教科書始終頑固宣稱的「左右相反」。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前後逆轉」。否則試想,開車時時必須察看的後視鏡,「左右相反」的話,右車左竄,左車右突,豈不危險萬分?

具體的物件有其邊界,抽象的事務亦有其邊界。

閒散一年三個月,重拾熟悉的職種,但又陌生的職場。在外頭遠眺近觀,與處於內部位置的心態角度,天懸地隔。場所拘束一個人,同時成就一個人。好比參加球賽,找到限制(規則),就找到自由。

死球復返競技現場,變成活球,它的舉止動靜軌跡,充滿全新的鮮明意義。周遭的同事,以及聯絡的對象,雖多屬舊識,卻感覺彷彿初見,印象深刻。

不過,「擁有科學人的嚴氣正性,兼備文學家的俠骨柔情」的陳耀昌醫師,九月中旬,在他與孫大川對談的場合,確屬首次晤面。去年翻閱《傀儡花》,即已訝異,作者竟能將少人清楚的「羅妹號事件」,揮灑長河,書寫二、三十萬字的歷史小說。僅隔年餘,現今更將「官方不疼,主流不愛」的獅頭社事件,撰文同樣大部頭的鉅著《獅頭花》。

親耳聽聞陳醫師娓娓道來,耗費數寒暑,上山下海、探詢耆老、踏查田野的歷程,簡直本身就是一則傳奇講古。與談人孫大川,時而回應唱和,繼而挑戰刺戟,讓整個對話過程,高潮迭起,饒富機智和幽默的興味。

先讀為快《獅頭花》,吳密察、童春發、董恕明、朱和之,各從學者專業、原住民族及作家同行的立足點出發,叩音迴響。

座落台北市中心的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本月底三十歲了。游藝半甲子,兩廳院影響台灣表演藝術深遠。我們特別專訪身負行政重任的經營者朱宗慶董事長、李惠美總監。並且,表演者吳念真、林秀偉、黎煥雄、黃翊,或資深或新銳,紛紛給予兩廳院衷懷祝福。 截稿前夕,忽傳小說大家李永平辭世。同是馬華出身的鍾怡雯、陳大為,追憶他倆心目中,文學國度之外,豪邁又風趣的「熱愛香車美人的古晉漢子」。

上世紀的一九三五年,台灣總督府慶祝始政四十周年,舉行超高規模的博覽會,台北各行各業商家,爭相推出肖形店章,自我標榜兼賀喜開展。陳柔縉費心費力考掘,印證這些紀念章隱藏的台北城古調風情。

散文方面,推薦女作家三景:陳淑瑤、蔣亞妮、顏訥。細膩,敏感,奧妙莫测,向來公認是女作家散文的特色之一。兼具當代氛圍,更教人愛讀不欲釋手。

難以解明的現象,無關年齡歲數,較諸男性,女性思惟總是相對成熟許多。

曾經,朋友唸高中的女兒問道,「叔叔,我爸爸都當老子了,為什麼仍還那樣衝動幼稚呢?」呆愣半晌,才回答她,「因為,男人到老都長不大,而女人從小就長大了。」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
書系編號 : 170/第拾肆卷第貳期 頁  數 : 200頁
圖書規格 : 平裝.黑白+彩色.21x28cm 出版日期 : 2017年10月
成陽書號 : 3070000170(ISSN:1728929-7) 印刻書號 : MIN170

目錄
  第拾肆卷第貳期(2017年10月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