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17•二月號:昂然跨過一個時代的風雷──陳映真

定價 : $240
【編輯室報告】這世界終於有一天會變好的 /副總編輯丁名慶

「這世界終於有一天會變好的,他想。」這是陳映真先生〈鄉村的教師〉第二節末的句子(然逗點兩端的一長一短句子,乃至於小說裡小說外的世界,卻微妙地連繫並辯證著)。小說發表於一九六○年八月,距離席此世,從此只活在生者記憶與留下的文字裡的時刻,還有五十六年。逾半世紀的跋涉,對映真先生與其同代人來說,有沒有抵達變得好些的世界呢?

唯可肯定的,是他以小說、《人間》雜誌,乃至投身的政治與社會運動、論述,確然在數個世代的讀者最年輕純淨的心魂中,播下「想要使世界變好」、「體會他人(源於時代撥弄或不義)之痛苦」的種籽。

當年(1985)他親撰的《人間》雜誌發刊辭,不可思議地與今日(變大了、變平了,卻未必變好了的)世界現況仍十分貼合,既迫切又反諷:

人與人之間失去了往日深切的、休戚相關的連帶感和相互間血肉相連的熱情與關懷。此外,在一個大眾消費社會的時代裡,人,僅僅成為琳瑯滿目的商品的消費工具。於是生活失去了意義,生命喪失了目標。我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庸俗、膚淺;我們的精神文明一天比一天荒廢、枯索。

只是如今幾已不見誰這樣坦直地訴求一種理想的認同(並且正要辦雜誌!),這段話由四十八歲盛年的映真先生寫來,或我們想像由他鈍厚悠緩的聲音娓娓誦出,卻彷彿帶有宗教召喚般無比信實的省覺驅力。

「請硬朗地戰鬥去罷。」

小說〈山路〉(1983)篇末,千惠寫予無緣結褵的貞柏桑的未寄書信裡,這個蘊藏萬千遺憾、感慨與決意的句子,總教人一再讀之鼻酸。並成為去年底最末一場紀念會的題名。此句之前,「您的鬥爭,怕是要比往時更為艱苦罷?我這樣地為您憂愁著。」則似讖語,卻也是意蘊綿長的祝福。那樣的理性措辭與感性內質,是文友、共事者與追隨者們的普遍共通印象──在嚴峻犀利、辯才無礙地指陳問題與宣說理念的同時,始終有個熱情、溫暖,為人著想甚至願意獨自承受痛苦的訥言者,藏於那副總是充滿行動能量與好奇心的巨大身軀裡……

此回籌製專輯,承多位前輩師友慷慨協助,未及一一申謝,歉甚;十一月下旬先生辭世以來,眾多網路平台與友雜迅速催生、累積多篇各種角度文稿,予我們醞釀、做功課的動力與壓力(尤其重讀小說集最是滋養),更滿懷感激。這亦足證有許多人的生命軌跡確實曾與先生密切交會、撞擊,或受其啟蒙、引領、陪伴與影響;如今他們也將那些正能量還報予讀者。因此,我們期待這會是一個不僅是追思,也期待作者們拋出、讀者接續發掘問題與自身體會的專輯──不僅是(今日年輕讀者多已不識不在乎的)陳映真怎樣走他的社會實踐與文學道路?更是在他所闢出的路之彼端,接下來怎樣走?尚在者我輩,當關注眼前現實什麼樣的課題?如何不失卻立場、態度,更不為了利己、不鑽營地求存……。當然我們做得必定遠遠不夠。但若可能稍微勸使些讀者願去一讀(或再讀)第一義的陳映真,也藉此機緣回溯、梳理、思索一些時代脈絡的流向,至少是絲縷可感的軌跡,想想(先生最在乎的)人,想想人們共有的未來,「熱情地生活」,或許更不至於太虧負自己所置身的時代。

當今之世──所有的言說與想望都可能距離現實更近,但與人的關係卻也更曖昧可疑。譬如本期重開專欄【顏觀點】的顏擇雅,與胡晴舫在連載【斷崖】以小說之筆不約而同深刻關注的臉書,已然形成另種將人生徹底控制、困陷,而為我們的匱乏、冷漠裹以自由糖蜜的巨大權力場域,識者所提醒,或也連通頻見諸先生小說人物的躊躇與挫敗帶來的後見之明:那所有曾以「世界變得更好」之名誘人奔赴的事物,皆須對其有一份警醒。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
書系編號 : 162/第拾參卷第陸期 頁  數 : 200頁
圖書規格 : 平裝.黑白+彩色.21x28cm 出版日期 : 2017年02月
成陽書號 : 3070000162(ISSN:1728929-7)

目錄
  第拾參卷第陸期(2017年02月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