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門 /副總編輯簡白
身為文學刊物編輯,三不五時接到詢問電話,打聽投稿的電子信箱。總覺好氣又好笑,敝刊版權頁下方,附有專屬的投稿email帳號。當場建議對方花個小錢買本雜誌確認,避免口傳容易抄錯。
可想而知,這些來電詢問的人絕非讀者,而是網友。奇怪,他們不看紙本刊物,卻冀求自己的文章印刷在紙本刊物,能夠被看,心態何其矛盾。
紙本書,包括報刊雜誌,今天飽受電腦及網路的侵蝕,閱讀人口銳減,比起之前的電影電視發明所帶來的衝擊,力道更加強勁。視覺媒體電影電視並沒有衍生出「電影書、電視書」,電腦及網路卻催生了電子書。積極樂觀的人,宣稱電子書即將快速取代紙本書。佯稱,從紙本書到電子書,只是一個很小的改變。輕描淡寫,謬以千里。單單,讀者付費僅取得電子書的閱讀權,而非所有權。紙本書看完後可以簽名送人,電子書則否,除非連同裝載電子書的閱讀器(或帳號)一併拱手奉上。
誇炫電子書快速取代紙本書,但形勢演變果真算盤如意嗎?資料顯示,紙本刊物閱讀人口即使下滑,而電子書亦從二○一二年起成長轉趨緩慢,兩者完全肇因於電腦網路充滿聲光音響的娛樂、社交內容,瓜分掉讀書時間。畢竟個人再長壽,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時,顧臉書就顧不了讀書─—無論紙本版或電子版,難兄難弟。
跟一般人的認知相反。腦科學家表示,相較於聲音與影像媒體,文字承載的資訊數量,巨幅減少。所以讀書的時候,頭腦必須發揮想像力,自行補足文字資訊大量欠缺的部分(看電視變傻的原因在此)。人類的知性藉由讀書的途徑成長,培養「運用自己的語言從事思考」的習慣和模式。這就是為什麼同樣讀一本書,每個人閱畢感受都不盡相似的緣由。
腦科學家也指出,電子書節省空間,並且檢索簡易,但缺乏實際的長寬高厚度、紙張平滑與否的手感,油墨氣味,以及翻閱聲音,等等的觸嗅聽覺;再加上,每冊紙本書呈現獨特的內頁走文設計,如左起或右起,跳行成段、跳頁成節或空張成篇,皆屬個性之一。何況,紙本書的使用狀態、新淨舊髒情形,散發迷人的魅力。所以,對照電子書,閱讀紙本書更需要多元的感官、感覺發動,鍛鍊全面的頭腦能力發展。
常想,處於現今時空,身為文學刊物編輯,所為何事?蒐羅佳作,發掘新秀,固然宏觀而緊要。但淺顯而重要的事,應是創造新的讀者。之前提過,「一名熱愛文學刊物的讀者,他就會去買書、看表演、逛展覽、聽音樂……,換句話說,一名熱愛文學刊物的讀者,同時也必定成為一名文化產品的消費者、文化產業的支持者。」
未敢比擬輝煌崇隆的先行前輩,今日文學刊物編輯的職責,實在卑之無須高論。
歲末臨春。本期封面專輯喜見青壯名家高翊峰進駐,攜來最新力作〈奈落〉,以及與其就讀國一獨子的對談。感情悠柔,雙雙縈繞「生死大問」,而書寫,而縷述。迴旋婉轉,洋溢私小說的沉吟況味,施行層層疊疊、山重水複般的自我療癒分析。
解剖學,存在所謂「境界問題」的現象,疑有似無,「口部」便是其中最為迷惑的顯例。唇、頰、顎、齒、舌……合組環圍的「口部」,純屬權宜性的暫稱,究真只是一團空氣(空間),並無實體。「境界問題」現象,「入口」如此,「出口」(肛門)亦然。
出入口,建築的門。可以華麗如皇宮的門、寺廟的門。但不管任何種類的門,夷毀雕塑,塗銷彩繪,拆移扉板,卸掉立柱,敲除楣框──林林總總的組件割捨消弭,失去任何特徵,變成空空洞洞的出入口。詭異驚詫,實體不存在的「它」,仍舊是一個「門」。
穿脫生死之門。詩人說,生與死是兩件衣服,穿一件自然空著另一件。是不是能夠更簡化些,一件衣服的正反穿而已?
平時日常的冷話一句,「門都沒有」,饒富熱燙燙的趣味。
出 版 社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作 者 :
|
印刻文學生活誌
|
書系編號 : |
196/第拾陸卷第肆期 |
頁 數 :
|
184頁
|
圖書規格 : |
平裝.黑白+彩色.21x28cm |
出版日期 :
|
2019年12月
|
成陽書號 : |
3070000196(ISSN:17289297) |
印刻書號 :
|
MIN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