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19•十月號:田園詩•遠雷──柯裕棻

定價 : $240
【編輯室報告】分解與還元 /副總編輯簡白

一名時運欠佳的西班牙男子,絕想不到,源於他個人的平凡舉動,卻不平凡地撼動主宰網路世界的谷歌大神。

一九九八年一月,該男因為欠繳社會保險費,住宅遭法院拍賣抵償,西班牙老牌媒體《先鋒報》前後在紙本及電子版刊載兩次法拍訊息,都被搜尋引擎谷歌建立索引連結。十二年後的二○一○年,男子發現,自身的法拍案件早已執行完畢,時過境遷,喪失公共利益價值,谷歌的連結竟仍緊緊咬住不放,因此向西班牙資訊保護局訴願,要求《先鋒報》及谷歌削除資料,或設限閱讀,以維護個人隱私。

資訊保護局駁回對於《先鋒報》的申請,認為報紙依法得以公開。然而對於谷歌,資訊保護局的見解迥異,准許男子所請,谷歌搜尋引擎應採取適當措施,消弭不必要的個人隱私的侵害性連結。

谷歌隨即向西班牙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制止資訊保護局的行政處分,西班牙法院將案件照會移轉歐盟最高法院。纏訟耗時,二○一四年五月十三日判決出爐,歐盟最高法院承認民眾擁有「被遺忘權」,得以要求搜尋引擎業者削除非正當性的連結。如果業者拒絕,在一定的條件下,當事人可向主管機關申請執行。

谷歌雖對判決表示遺憾,倒也從善如流。判決後,谷歌在歐洲接獲請求削除連結的案件如雪片般飛來。

漸趨認同民眾擁有「被遺忘的權利」,除搜尋引擎之外,社群網站、電子信箱業者也都祭出正面的回應措施。

對待生者如此,對待逝者亦同。

臉書接受,逝者生前若來不及取消帳號,近親可代為申請關閉。或改作「追悼專頁」,但無法登入跟檢索,敲打逝者的名字不再出現「你可能認識的人」對話窗。推特則僅能選擇代為取消,帳號裡頭的隻言片語,移交給申請的親屬。

至於電子信箱,最為棘手。逝者生前未取消的私人電子信箱,「不能說的秘密」層層疊疊。如果認定電子信件屬於「遺物」,應可轉交繼承者,認定「隱私」則否。究竟要怎樣鑑別,考倒相關業者,暫按個案且戰且走。

根據統計,假使臉書用戶無人取消,且按照現今的速度成長,很快到二○六○年,逝者的臉書帳號便要超越生者。比照推論,屆時的網路世界,總合包含社群網站、部落格、影片網站、留言板,到處充斥「死人資料」,無異墓地墳場。

所謂的「遺物」,除非金銀財寶,否則感情再珍貴的紀念品也會日久貶值,遲早變成生者的負擔垃圾。

文學上,「遺忘」的概念並不討喜,無論作家或論客,幾乎異口同聲,強調「發掘留存記憶」是寫作的天職。石黑一雄談道,「什麼時候遺忘、前進、放下比較好?我花了大部分的寫作生涯在找尋答案。」類似這般正面看待「遺忘」的作家,鳳毛麟角。縱使有人拿弄「遺忘」作為小說讀物的書名,骨子依舊標榜「反遺忘」。

「遺忘」招惹排斥。但援引與之相關的概念「分解」、「還元」,試讀本期封面專輯的兩篇小說〈田園詩〉、〈遠雷〉,也許相當契合。

「分解」的過程,亦即發酵與腐敗(沒有價值判斷)。前者故事裡頭的豐魚家鄉,潰散離析的場景,怵目驚心。宛像積木骨牌遊戲,無論對於幼童、成人,「分解」(崩塌)往往才是趣味所在,而不是建立。後者敘事,傾注於台灣茶業發展的關鍵始末,從「茶姬」、經「風月」,直到今天的〈遠雷〉,勇敢嘗試編織一段交纏盤錯的歷史小說。宏觀的場域,並非可能完全「還元」微觀的場域。但低下層級的諸種要素(資料),一旦試圖運用小說的形式「還元」高上層級(史實),意義經常超越高上層級,遠較其「全部全體」更加森整繁複。

姑且,又回復到「個人個體」作結。

身心分解,還元天地。現代人比古代人艱辛多矣,非僅要費心安排實體遺物,並得要掛心處理虛擬的數位遺物。弔詭的是,網路逞威的今日世界,想紅的人有福,只要生前消極不作為,就能身後留名千古。相反的,不想紅的人,渴望寂靜涅槃,跟地球徹底斷絕關係的願行,卻(因工作或網路上被他人提及而)越來越難以實現了。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書系編號 : 194/第拾陸卷第貳期 頁  數 : 184頁
圖書規格 : 平裝.黑白+彩色.21x28cm 出版日期 : 2019年10月
成陽書號 : 3070000194(ISSN:1728929-7) 印刻書號 : MIN194

目錄
  第拾陸卷第貳期(2019年10月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