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05.二月號:勞倫斯•卜洛克

定價 : $160


一開始,總是死亡,各式各樣的死亡(八百萬種死法?),偵探小說的起點,謎題的起點。然後有個人,不管有意無意,牽涉進來,有義務找到解謎的鑰匙,歷經不管是腦力激盪,千迴百轉的推理比算數學還複雜(不過比數學老師的教學有趣多了),或者身心的考驗(可能被兇手追殺、還得面對自身的軟弱與困境),把門打開,把煙霧撥散,讓真相顯露,故事終結。這前提,無非是對生命的敬重,因為敬重,必須讓莫名的死有個安適的歸所,不容許不公不義任意遂行屠戮,儘管世界上人這麼多,每一條生命都應該被珍惜。然而弔詭的是,偵探小說裡的死亡往往最是來得輕易,不帶感情,更像是一種道具、布景,只是為了讓情節推進,讓謎底浮現的動力因。死亡反倒不受尊重,活人才是重點,律法與人情只存在於活人身上。

讀美國當代偵探小說大家勞倫斯•卜洛克最著名的「馬修•史卡德系列」,很像看美國影集,「慾望城市」、「ER」,或者「六呎風雲」,一組人,在自己專業上處理面對的問題,也繼續過著各自人生。從一九七六年第一本《父之罪》開始,到即將在台推出的第十六本《繁花將盡》(之前大家都以為第十五本《死亡的渴望》是最後一本了),我們除了接觸到各種死亡的真相(卜洛克對死亡的見解真是通透),還看著馬修從酗酒,到戒酒(好像怎麼也戒不掉);離婚,再婚;中年到年老,他的生活結合著紐約的種種變化,真實得好像隨時可以參與進去,無怪乎朱天文到了紐約,會不自覺想或許會遇到馬修,因而寫出〈巫途〉,與馬修對話死亡之惑;而王蘭芬則想跟馬修道謝,因為他讓她興起寫推理小說的念頭。

讀偵探推理小說之樂,有很大一部分應該在於解謎吧,好奇殺死一隻貓,好奇也讓推理迷手不釋卷。或許文學一貫就是解謎過程,死亡之謎,生活之謎,身世之謎,文字之謎,沒有疑惑便沒有好奇,沒有好奇便沒有開礦鑿井的氣力,沒有創造力。


周芬伶的創作,把自己當個謎,抽絲剝繭,鑿挖之深之狠,每每教人驚心,那是一種怎樣的勇氣才能如此這般毫不猶豫顧忌地揭露?毫不掩飾帶血的傷口與受創的靈魂。在新作〈密碼〉與〈遺珮〉裡,她試圖透過爬梳、整理家族史的路徑,叩問「我是誰?在哪裡?為何存在?如何存在?」的問題,安頓身心也自我療傷。

陳雪也是個認真挖掘內在的作家,早期對流動情慾的探索,近期對家與家人的思考,都真誠坦率。本期兩篇作品,〈queer與卜洛克〉以另類眼光解讀卜洛克作品中的queer,認真又俏皮;小說〈鐘擺〉寫死亡面前的家族集會,在長期的仇恨怨懟之後,是一場自我解救也解救他人的寬恕。此外,本期新登場的欄目是王聰威「中山北路走七擺」,寫中山北路沿路的歷史風華,散文、小說筆法皆有,歷史與文學並在。轉眼又是農曆新年,謹祝大家新年平安如意。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  者 : 印刻文學生活誌
書系編號 : 18/第壹卷第陸期 頁  數 : 240頁
圖書規格 : 21x28cm 出版日期 : 2005年02月
重  量 : 平裝/黑白+彩色 成陽書號 : MIN018

目錄
  18 第一卷第六期(二月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