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之環(完售)

定價 : $360

●本書完售●

《咒之環》是李喬長篇歷史系列小說的最後一部。是臨老作者,熔文學文化於一爐,反省國人荒涼精神史之作。
全書透過主角林海山(中國移民者與台灣平埔族的下一代)以直觀映像術從旁觀者成了台灣歷史事件的在場者,以在場者的身分,他化身為地靈的呼喚者,看出台灣受詛咒的淵藪。以及步入政治生涯的從政過程,到最後看破一切回歸鄉野的田園生活。

上篇記述一八二○年埔里屠殺事件,一七二九年大甲「割地換水」恨事,一八六○年西螺三姓大械鬥,咒之淵藪。下篇一寫「紅衫軍之亂」「性徵崇拜」,咒之現況。下篇二描寫主角林海山返鄉種野菜,表達終極之愛。



◎ 作者李喬用了相當重的語氣說:「台灣受到詛咒了,不止土地,還包括住居其上的子民。」他因此完成了這部巨構《咒之環》。《咒之環》序篇,李喬巧妙地以你我他的統合,來指陳書寫我與旁觀我的互動,書寫我在書寫,旁觀我不時介入,讓兩者合一,於是書寫我不時成為歷史中的我,成為歷史事件的在場者。以歷史事件在場者的身分,他轉化為地靈的呼喚者,看出台灣受詛咒的淵藪。
上篇,以第一人稱為敘事者,也就是林海山以「我」敘事,點出「咒之環」的起源與內含。下篇之一則以鳥瞰式的第三人稱敘述。「咒之環」緊緊扣住台灣人的身心,大師級人物被扣得更緊;而且,不停地出現在各個時代,出現在清季,出現在日治,也出現在民主化的21世紀台灣。

林海山又以第一人稱自述,以我為出發,重新平等結合有土地意識的台灣人,以小集團多元結合,重建新台灣。林海山似乎在回應巴赫萼娜的解咒要求,我們也從中看到了台灣的希望與未來。

李喬說,他自己也許脫出了詛咒,但台灣人似乎沒有,因此他熱切又冷靜地以《咒之環》提示他的觀察,並指出脫出詛咒的可能方法。他愛台灣大地山川草木的心,他愛台灣「共國 e」人,有多真切,都可從書中得之! ───李永熾(前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關於作者:李喬
1934年生,台灣戰後第二代作家,已出版《李喬短篇小說全集》十一冊,加上漏列的,計二百餘篇二百餘萬字。長篇小說十四部,三百餘萬字,文學論述兩部,文化論述七部,劇本三部,敘事詩一部。總計七百餘萬字。曾獲第三屆「台灣文學獎」(1968),第四屆「吳三連文藝獎」(1981),第四屆「吳永福評論獎」(1993),台美基金會「社科人才成就獎」(1995),第十屆「國家文藝獎」(2006),行政院客委會「客家文化終生貢獻獎」(2007),獲頒靜宜大學「第一屆蓋夏論壇講座」(2010),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牛津獎」(2010)。代表作《寒夜三部曲》等有英日文譯本,公共電視拍成四十輯連續劇曲,另有福台語歌仔戲、客台語舞台劇演出。
《寒夜三部曲》、《埋冤「1947」埋冤》、《咒之環》乃台灣歷史、社會、文化人性之連續演繹計二百萬字。封面畫作為作者1975年的作品《欲望的魚》。

出 版 社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作  者 : 李喬
書系編號 : 印刻文學266 頁  數 : 352頁
圖書規格 : 平裝.25K(15x21cm) 出版日期 : 2010年07月
ISBN : 978-986-6377-84-6 CIP : 857.7/99010491
成陽書號 : 3070012266

::: 精采內容.搶先讀 :::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