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聖人──曹操8.曹操暮年急竊國,曹丕曹植急相煎
〈權賞之際序〉進逼帝位的最後一里路?

古代兵役制度有兩種,最原始是兵農合一,平時為民,戰時緊急徵調、稍作訓練後(平時農閒也會稍作訓練)出征或防禦,此方式養兵花費較低,但戰力參差不齊、沒辦法進行太複雜的戰術演練。因此逐漸走向兵農分離,有點像現代的募兵制,雖然糧餉花費較高,但兵馬品質和數量有保障,也可以執行較複雜的戰術、陣行或策略;然而後者所要花費的錢糧實在太多,尤其是在亂世,根本就難以負荷,於是戰爭的「潛規則」就出現了!就像我們歷史劇常看到的場景,城破之日,軍隊在城內姦淫擄掠數天,將軍們爭先恐後去掠奪皇宮、富商或官宅的情形;因為他們平時的糧食只夠生存,軍餉非常微薄(甚至沒有),而促使他們戰鬥的理由,就是這樣的「獎賞」。

大致每朝開國之君率領「義軍」,一定會特別約束軍隊,破城後不得燒殺擄掠,以安定民心。例如漢高祖劉邦攻下咸陽之後,約法三章,與民秋毫無犯;明太祖朱元璋當時在眾多「義軍」之中,也只有他軍令嚴行,愛護百姓。楚霸王項羽和元朝成吉思汗則反行道,攻城前投降者不殺不掠奪,若抵抗,被攻下後就屠城。而曹操就曾因為在徐州屠城,喪失民心威望,不但自己領地世族幫助呂布、張邈軍隊險些奪了兗州(在荀彧等人死守下,只剩三個縣城)。日後也讓當時發兵來救的劉備兵不血刃就繼承了徐州,後來曹操雖然有心攏絡徐州世族,但以糜竺、孫乾為首的眾人,寧可隨劉備浪跡天涯,也不願跟隨曹操。(陳登父子雖然留下,還被封為廣陵太守,但對曹操命令卻只是選擇性遵從,而曹操也不敢光明正大對他們不利。)

另一方面,曹操只是想要晉位魏公,為何會受到以尚書令荀彧為首的大臣們嚴正反對呢?因為昔日周室分封天下共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然而秦漢以來廢為只剩「王、侯」兩級。漢高祖劉邦雖然剛平定天下時也曾分封功臣為諸王,但後來藉故誅殺韓信、彭越、英布等各異姓諸侯王後,自此「非劉不王」,臣子最多只能封到「侯」。後來光武帝為了尊崇周公和孔子,冊封兩者後人分別為衛公和宋公,此兩個公國被視為漢賓。除了這兩個特例,只有一個受封公爵的人,那就是篡漢的王莽。曹操的行動和他神似,野心昭然若揭,忠漢之臣自然要大力反對。

我們將隨曹操一起面對西涼諸侯的威脅,馬騰之子馬超和韓遂統領精銳的西涼騎兵洶洶而來。曹操渭水之戰險些喪命,他將如何巧使反間計逆轉勝。另一方面,他此生最大敵手劉備也逐步吞併蜀地,又上表請奏孫權為車騎將軍、徐州牧(意即暗示孫權一同北上共戰曹操拓張領土),曹操又要如何應對?

To be or not to be?權力永遠是最強烈的春藥,元末李善長給明太祖朱元璋的方針建言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箴言,朱元璋按法實施,最後開創明朝。那麼三分天下有其二,已位極人臣的曹操,越來越多部下勸進他向漢獻帝索九錫晉位魏公、魏王,甚至取漢而代之,他會做什麼抉擇?另一方面以尚書令荀彧、軍師荀攸為首的忠漢派和曹操理念漸行漸遠,甚至連曹荀結親都無法改變的陌路又將造成怎樣的衝突與悲劇?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