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創作全紀錄——劇本.影像.訪談
【內容連載】請大家來參與最後一里路——製作人 徐青雲

請大家來參與最後一里路

公視時代生活劇《茶金》製作全紀錄

製作人  徐青雲

《茶金》旅程,從企畫發想開始,找故事、找有趣的故事,說故事、說有意思的故事,這是每一齣戲都是這樣想的;同時,給自己一個挑戰,在現有臺劇中,要有點新意、要有點差異,這也是每一齣戲劇製作人的期許。於是,在這樣的初心下,《茶金》開始了第一步。

2018年底,「說一個與客家相關的時代故事」,是客家委員會與公共電視合製戲劇的「條件」,我接到這個專案後,開始爬梳資料與閱讀,因緣際會看到新竹北埔茶商姜阿新的女婿廖運潘先生自費出版、寫給自己家族子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九冊浮生手稿,書中對1940、50年代岳父姜阿新多所描述,從新竹北埔的製茶產業,到與洋行貿易商業的往來,都有翔實的描述;從1950年代,臺三線上的新竹北埔,一個與國外洋行做生意的客家茶商為故事藍圖於是產生;同時,姜阿新先生的後代家人也不希望以真人真事改編,基於尊重與創作空間兼顧,讓劇本能發揮更自由的想像與可能,也定調以多個原型來揉捻各個不同的角色。謝謝廖運潘先生、姜麗芝女士與其子女,提供豐富的故事素材與信任。

在確定以「商戰」為主題後,立刻著手編劇的找尋,正在南非休假的徐彥萍Julianna約了回到臺灣立刻見面,本有專職工作的她,為了《茶金》辭去工作,離開了舒適窩。另,因《茶金》故事有經貿關係與外匯匯兌等專業,同時邀請有財經背景專業、也出版過多本財經小說的作者黃國華,加入編劇團隊;其實,我並不認識國華老師,但是他小說的讀者,他小說中說故事的鋪陳與節奏,很適合《茶金》以商業為本的氛圍,我聯絡他時,很巧他也不在臺灣,正在日本旅遊。顯然,頗有生活品質的兩人,將開始一段另類生活品質的編劇日子。

因為故事與客家相關,而且製作時代劇的難度不低,我力邀曾經在客家電視一起工作過的夥伴──湯昇榮與羅亦娌 一起加入編劇團隊,期望在編劇端就有製作專業的參與,除了讓劇本環節有更多不同面向的辯證與收斂,也能就製作端資源進行評估與整合。

2020年8月底,《茶金》在臺北大稻埕由林君陽執導開拍,我記得那是一個典型臺北燠夏的日子,怕室外聲音的干擾,場景門窗緊閉,劇組與演員們如同在一個高溫40°C的大蒸籠內工作;拍攝期間,我們在臺東池上一同度過中秋,直到12月下旬,在低溫中的一個深夜,寒風冷雨伴著我們最後一個場景在臺北殷海光故居殺青。

製作過程中,為了戲劇呈現的質感,導演、美術不斷的「許願」,我們也持續努力的找資源與解決困難,不到最後一刻不放棄。說實話,臺灣的劇組都會面臨大大小小不等的問題,大家也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不過,《茶金》整個拍攝過程,應該鮮少有劇組會如此幸運,那就是我們一路都有神明相隨庇佑,拍到哪裡、廟會慶典就到哪裡,說如影隨形也不誇張;所以,「聲音」的處理,也是一大課題,後期混音處理真的吃盡苦頭。《茶金》拍攝工作團隊近150人,經過114天環島兩圈多,在16個縣市、20個古蹟以及10多個場景與茶園的拍攝,並使用數千人次臨演、10輛古董車、上千顆動畫特效鏡頭與「夢想動畫」的LED棚景等組合完成;後期製作由近200位工作成員再接再勵,耗時200多天終於完成。這中間,我們遇到了疫情,從疫情開始、從二級到三級,但在每個環節緊密有效能的執行下,每個齒輪既要防疫,也不怠進度,完成了《茶金》製作旅程。

《茶金》由公共電視與瀚草共同製作,又有客家電視一起加入行銷推廣,從企畫一直到宣傳,也是多個新的嘗試與合作模式,不論是片尾字幕是排在首位,或是排在末尾,每個人各司其職、相互補位、不分彼此,結結實實的一個都沒有少的團隊,才有《茶金》作品產出;對於所有參與《茶金》的成員,我衷心感謝,因此,情商編輯將團隊成員也可以在劇本書中列出,僅聊表一點心意;IP從戲劇出發,拍攝完成後,今年9月出版同名小說,也預計12月播畢後出版劇本書,更有多元周邊商品、行銷宣傳、異業結盟等合作,讓《茶金》、也讓臺灣茶有了更多不同的風貌。

《茶金》中有一句臺詞說:「不做世界第一、要做世界的唯一」,雖然,《茶金》是臺灣第一部以4K/UHD HDR製作的連續劇,也是首部海陸腔客語為主的戲劇,更被譽為最美的臺劇;但是,希望《茶金》的第一,不會成為唯一,未來,有更多的時代或不同類型的作品、有更多不同語言的戲劇,大家一起來接龍,展現臺灣多元的風貌與紋理豐富的故事。

《茶金》播出了,《茶金》旅程的最後一里路,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無論是:喜歡劇中的一個角色,喜歡戲中的一句話;或是因為看戲而多了與祖父母輩的聊天,或是想知道那個時代而去Google過往……。真心覺得,這些都是對《茶金》最有溫度的回饋與鼓勵,更蘊藏著滋味與回甘。

 

-----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