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誌》2011•三月號: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
劉克襄新專欄:一場冬日的鼴鼠戰爭 /台北.劉克襄.文
上個世紀末,有一年秋天,從住家旁的中埔山下來。經過半山腰的林子,路旁自然堆疊的落葉層,突地發出沙沙的聲響。我直覺是條蛇受到驚擾,正在地面急速鑽動。

仔細瞧,未發現任何蛇身扭動,只看到一堆落葉忽地鼓高,波動個一二秒,隨即偃息。但那瞬間,我還瞥見一個碩大的黑毛背影晃出,又鑽回落葉堆裡。我當下判斷,哎呀,這不是鼴鼠嗎!這隻幾乎不現身地面的哺乳類,大概是行走恍神,或者土層過度鬆軟,在落葉地下鑽探時,不小心打出了一個通往地面的土洞。或許,牠正困惑著,怎麼一回事時,隨即敏感地察覺我的腳步聲,因而又慌張地鑽回地下了。

縱走山林多年,不知見過多少回鼴鼠打造的鬆軟土壟。還有意外跑出地面橫死的,都有三四回的邂逅。但這樣尷尬地撞見,還是第一回。我頗感振奮,馬上蹲伏下來,像機靈的米格魯,快速地扒取落葉,想從那消失的位置,追循牠的蹤影。

撥開鬆土,只見一條深暗的隧道,平緩下滑。我焦急地扒開,恨不得馬上能化身為同尺度的身子,一起鑽探下去。這隻不小心露頭的鼴鼠轉身回去時,想必是使出吃奶的力氣奔爬,不知在地面已鑽多遠。我挖了不過二三十公分,什麼蹤影都未發現,終告放棄。

劉克襄/繪圖


這事尋常一件,原本也沒什麼好敘述,惟年底時,經過平溪鄉106公路,跟一位在路邊擺攤的阿公買菜頭時,又意外地聯想起來。

為何這位阿公跟牠有關?原來我在探問菜頭價格時,阿公正擦拭一個黑色的鐵製用品,看似捕獸夾。若是捉老鼠,或捕大型動物的,我還算嫻熟。他手上的特別細小,我不禁好奇,用途在哪?

阿公看我很阿沙力地買菜頭,非假日的公路又沒什麼旅人,乾脆跟我閒扯。他正在處理的鐵夾是專門用來捕捉悶鼠的。悶鼠即鼴鼠的俗稱,在大陸也有諸多別號,比如隱鼠、地爬子等。魯迅十歲時即養過一隻隱鼠,卻被貓吃了。害他大動肝火,興文檄討貓科動物。

阿公手上是新買的悶鼠器,帶有漆味。鼴鼠的鼻子非常敏銳,他想要用菜畦的土壤,去除這怪味。

鼴鼠善於挖甬道,阿公只要確定哪條是牠新近仍在爬的,將悶鼠器放在那兒,等待牠經過即可。悶鼠器有四根鐵夾,以一個細圓的鐵棒頂住鐵片,全然撐開。
 

鼴鼠遇到路途上有異物阻擋總是好奇,喜愛欺近摸索,設法啃咬或移除。人類就是利用這種好奇心的弱點,誘引牠的探看。當牠一碰觸,保險桿的細小鐵棒滑落,四根鐵夾會迅速緊縮。它們好像兩根剪刀一起「卡擦」,鼴鼠往往會被活活夾死。

眼前的可怕獵具,不禁讓我悲憫地浮昇,鼴鼠眼睛細小,幾乎不曾睜開的滑稽形容,以及一身柔軟毛絨絨外皮的可愛長相。

還有另一個畫面:自己經常在森林裡,看到山路上,一條孤獨的土壟在前頭蓬鬆隆起。它告知著,不久前,才有一隻鼴鼠經過。在隱密的森林裡,兩種哺乳類要照面其實並不容易。一條土壟的遺留,彷彿是鼴鼠寫在大地的詩句。

那是無法言喻的美好相遇。我曾在城市旁的小森林孤獨待過三年,鼴鼠的小土壟給了我很大的溫暖。有種奇怪的友情,也始終在這兒蘊藏著。

我有些不忍,想幫鼴鼠講話,卻不好直接說,隨即拐彎抹角,以另一個角度去探問,「你為什麼要用這個鐵夾捉鼴鼠?」

「牠們太厲害了,我的菜圃種了很多菜,每天晚上牠們鑽來鑽去,把菜根都咬斷,整株翻死了。」

「牠們吃你的菜?」

「沒有,牠們吃蟲。」

阿公說得對。鼴鼠只吃蚯蚓,或者金龜子的幼蟲。我們以前常見的雞母蟲,肥肥白胖的那種,聽說牠們最喜歡。照理說,鼴鼠吃蟲,應該是為農夫除害啊!我極力地為牠們辯解,「牠還是有幫你們很多忙,這樣菜畦就不用施肥啊!」

「但牠們翻來翻去,下面都是通道,一些菜苗都被牠們害死了。」老農再次強調。

「牠們也翻土,讓土鬆軟,也有功勞啊!」

「我自己掘就好。」

「你捉了幾隻?」

「正要開始。」

阿公的菜畦就在馬路邊不遠處,天氣陰冷,裡面種了珠蔥、芥菜、高麗菜和菜頭,我看菜色種類多元,菜畦肥沃漂亮,不知他為何這麼不滿鼴鼠。再抬頭看周遭,環繞著蓊鬱的低海拔森林。看來鼴鼠可以兩邊去來,難怪此地特別猖獗。而林子邊的菜畦土質鬆軟,蟲子多,對鼴鼠想必也是一個食物豐美的夜市之地。

「阿公你的菜園,很漂亮呢!」我走回來時,變得很好嘴。

「早上我已經整理過了。」阿公冷冷地回答。

我有些尷尬,也深知這是一個無解的答案。但阿公正在操作一個悶鼠器,還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的菜畦並未噴藥也不使用肥料,才會吸引鼴鼠的到來。

為何不用農藥和下肥,因為這些都需要錢,他種菜是為了自己吃,多出來的賺一點零頭,當然捨不得再花費。只是鼴鼠到處亂竄,總得解決。他被迫從鎮上的雜貨鋪買了一個悶鼠器,用來對付。

面對這塊菜畦,鼴鼠和阿公彷彿各有無法避逃的得與失,唯一的受益者可能是我。一個路過的旅者如我,買了好幾顆安全、自然栽種的冬日菜頭,這都是阿公和鼴鼠的功勞啊。

更多內容請見《印刻文學生活誌》91期.2011/三月號)

 
 

作者簡介:劉克襄
自然觀察旅遊作家、生態保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散文創作過程裡,不斷嘗試各種自然寫作文體和題材的試驗,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及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曾潛心著墨。近年來創作主題多以小鎮旅遊、蔬果保育為主。曾出版詩集、散文、小說和自然旅遊指南等著作數十本;近作《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

關閉窗口